最新要闻 当前位置:首页 > 最新要闻

校地协同再升级!山东大学与潍坊市共探“教育+科技+人才”融合新路径

日期:2025/4/29 13:48:34点击:
  来源:中国山东网

中国山东网·新感知4月27日讯 在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的浪潮中,山东大学与潍坊市以“教育+科技+人才”为核心,持续深化校地合作,书写了一幅双向赋能、协同创新的新图景。

4月27日上午,2025“山东大学潍坊日”暨“才聚潍坊—直通名校”山东大学专场招聘会举办。同时,2025山东大学潍坊日暨校地携手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座谈会、山东大学-潍坊市融合发展联席会、“好品山东·潍有尚品”潍坊市特色产品展等活动也在山东大学顺利举行。

山东大学潍坊日”活动的多元实践到山东大学潍坊研究院的揭牌落地,从精准引才的招聘会到特色产业的联动升级,双方以创新为纽带,探索出一条校地融合发展的新路径,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。

教育筑基:协同育人,厚植人才沃土

教育是校地合作的根基。山东大学与潍坊市通过山东大学潍坊日”活动,搭建起高校与地方教育资源的互通桥梁。

2025“山东大学潍坊日”举办的座谈会上,潍坊市高级中学教育代表与山大招生办展开了深入交流,双方围绕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,全力推动“协同育人”机制落地实施。近年来,教育协同成果显著,数据显示,近年来每年有400余名潍坊学子考入山大,而每年亦有300余名山大学子扎根潍坊,成为地方发展的生力军。更值得一提的是“科技副总”机制的创新实践。近五年,山大选派49名专家教授赴潍坊企业挂职,以“人才共享”破解企业技术瓶颈。这种“教授进企业、企业进课堂”的双向流动,不仅让高校科研成果更贴近产业需求,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与就业的直通渠道。

“才聚潍坊—直通名校”山东大学专场招聘会上,潍坊市以“购房补贴+生活补助+创业贷款”的“人才礼包”,吸引山大毕业生投身潍坊建设,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30余人,展现了城市与人才“双向奔赴”的吸引力。

科技赋能:产学研融合,激活创新引擎

科技是校地协同的核心驱动力。今年4月18日,山东大学潍坊研究院揭牌,标志着双方合作迈入平台化、系统化阶段。

研究院聚焦国家战略科技需求,致力于打造产学研融合新高地。依托机械工程学院共建的“元宇宙产业研究院”,联合歌尔集团、潍坊市政府,三方十年投入3亿元,构建“技术研发—成果转化—人才培养”闭环生态,目标直指元宇宙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卓越工程师培养。数据印证了合作的深度:近五年,潍坊企业与山大开展技术合作220余项,总经费超1.5亿元;潍柴动力与山大联合申报省部级科技项目40余项,斩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重磅奖项。这些合作不仅加速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,更让高校的“实验室智慧”转化为地方的“生产线效能”。

人才聚力:生态共建,释放乘数效应

人才是校地协同的最终落脚点。潍坊市以“才聚潍坊”行动为抓手,构建“引才—育才—留才”全链条生态。

“才聚潍坊—直通名校”山东大学专场招聘会上,65家重点企业提供2288个岗位,覆盖高端装备、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,与山大优势学科高度契合。政策层面,潍坊市通过“30万元购房补贴”“最高30万元创业贷款”等务实举措,将“惜才”诚意转化为“留才”实效。

与此同时,校地合作不断拓展人才培育的广度。潍坊市选聘160名科技副总中,山大专家占比10%,通过“人才下沉”推动技术升级;而山大挂职干部在县区担任科技副职,则成为校地协同的“纽带”,助力地方产业规划与高校资源的精准对接。这种“人才共育、资源共享”的模式,正在释放“1+1>2”的乘数效应。

校地协同,贵在“双向奔赴”,成于“深度融合”。山东大学与潍坊市以教育筑基、科技赋能、人才聚力,正走出一条“城校共生、产教共荣”的创新之路。这一路径不仅为更好潍坊建设提供了智慧支撑,也为高校服务地方发展树立了标杆。期待未来,更多“校地融合”的种子能在齐鲁大地生根发芽,共同绘就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。

中国山东网记者 刘贝贝 报道

编辑:曹涛涛  责任编辑:韩蓓蓓


上一篇:潍坊海洋发展市域产教联合体 成立大会举行
下一篇:山东119人获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

关于我们|网站地图|联系我们|收藏本站|硕士报名
您是网站第 位访客,今日访问量
潍坊地址: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东风东街243号 邮政信箱:261061 信箱 编码:261000
网站管理电话:0536-8280802 潍坊院区电话:0536-8709573 传真:0536-8280802 Email:sdjkyb@126.com
Copyright © 2014-2015 山东省现代教育科学研究院 ICP备案:鲁ICP备15018745号 技术支持:山东云电商教育集团有限公司